1月15日,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2019年度學術年會在地理資源所召開。孫鴻烈、李文華、鄭度、陸大道、周成虎院士,王衛星、郭九成等特邀專家,所領導班子成員、所老領導、各研究領域負責人,以及科研、管理和支撐骨干等近200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孫鴻烈主持。
葛全勝所長首先介紹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調整情況,宣讀了研究所第五屆學術委員會人員名單。隨后,葛全勝所長對2019年全所科研工作進展情況進行了介紹。一年來,研究所各項科研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新增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優青”3人、中科院“創新交叉團隊”1個。積極貫徹落實我院資源環境領域“結構性調整、內涵式發展”改革工作總體部署,6個學科進入E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全球排名前1%。共爭取項目655項,合同經費13.2億;新爭取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4項,國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任務2項、專題13項;國家自然基金107項(優青3項,重點4項,川藏鐵路專項項目1項、重大項目課題2項,基礎中心任務2項),經費1.23億元,面上項目數(55項)全國研究機構第一;院先導專項(含新疆特別專項)項目5項。發表論文2515篇;其中SCI/SSCI論文1432篇,比上年增長20.1%;國內論文被引、卓越科技論文產出兩項指標連續3年位居全國研究機構第一位,高被引論文持續位居地學領域院屬機構第一位。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第二完成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報告還介紹了對外合作、科技平臺、公共財務與實驗樓建設等情況,并對2020年研究所科研工作重點進行了部署與展望。
隨后,所學術委員會聽取了陸地表層格局與模擬院重點實驗室、區域可持續發展分析與模擬院重點實驗室、資源利用與環境修復重點實驗室、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陸地水循環及地表過程院重點實驗室、生態系統網絡觀測與模擬院重點實驗室和院黃河三角洲現代農業工程實驗室等7個實驗室的工作匯報,并從發展規劃、科研成果、人才培養、平臺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綜合評議,在各實驗室參評成果中,評選出2019年度地理資源所十大研究進展。

會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