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三北防護林涉及范圍廣(400多萬平方公里),實施時間長(1978-2050年),工程宏大,因此又被稱為綠色長城。該工程實施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善植被和防風固沙。那么,該工程實施效果如何呢?中科院地理資源所土地室李秀彬和談明洪研究小組對此進行了研究,主要進展包括:
1)運用AVHRR和氣象站數據,比較分析了實施三北防護林工程和未實施三北防護林區域的植被改善情況,結果表明:在實施該工程的區域,植被有持續改善的趨勢,未實施該工程的區域,植被指數波動性明顯。
2)現有的研究多把沙塵暴頻率當做沙塵暴強度。該研究小組在綜合考慮沙塵暴能見度、持續時間和發生的頻率的基礎上,重新定義了沙塵暴強度。研究發現:如果沙塵暴頻率被當做沙塵暴強度,我國北方寧夏-陜西一帶以東區域,沙塵強度被低估;在此帶以西區域,沙塵暴強度被高估。
3)我國總體上沙塵暴強度有減弱的態勢。在綜合分析自然因素、NDVI和沙塵暴強度關系的基礎上,研究認為:三北防護林工程對降低沙塵暴強度貢獻顯著。
上述成果在Land Use Policy和Atmospheric Environment雜志上發表后,英國New Scientist雜志資深科學作家Fred Pearce對作者進行了采訪。New Scientist是著名的科學/科技新聞雜志,創刊于1956年。該雜志登載了世界上最新的研究觀點,理論和科技動態,讀者群非常廣泛。
論文鏈接: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4837714002348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52231013009369
New Scientist相關連接: http://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mg22429994.900-great-wall-of-trees-keeps-chinas-deserts-at-bay.html